新台灣之子搭南向之橋
台灣的發展史是建基於對外關係的轉換,從早期華人遷入,經西、荷、明鄭、滿清、日本到民國,均不斷改變台灣的內涵。二戰後台灣以美日關係為主軸,發展世界市場,兩岸關係改善後,大陸成為最主要經貿交往對象。李登輝時代台灣曾嘗試一波南向政策,雖未有大成果,但透過之前留台的僑生,仍加強了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,東南亞成為台灣人重要的近程旅遊地區。近年來東南亞成為台灣進口勞動力的支柱,協助台灣的公共工程建設及居家老弱病殘照護。
而更不可忽視的是以越南新娘為主的東南亞配偶,給予台灣新一波的生命力。根據內政部最新的統計數字,新移民配偶越南籍為8萬6千人,印尼2萬7千人,泰國8千人,菲律賓7千人,柬埔寨4千人,共約13萬的東南亞藉新移民配偶又帶給台灣近30萬的新生人口。馬總統表示,人口出生率偏低已成為台灣的國安問題,而外籍新移民配偶的貢獻由此可見。
近來隨著大陸投資環境的改變,新南向政策成為台灣的新選項,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成為國家安全,經貿發展,觀光政策推展的重要思考方向。前一波以僑生為橋梁,只能說是階段性的便橋,未來如何建立長遠性的緊密關係應是政策思考的主軸。如何培養30萬新台灣人大軍,使其成為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長遠交往的主力部隊,應值得從戰略政策面長遠思考。
國際婚姻的新生兒具有雙重的血源關係,雙重的文化薰陶,又與母親母國家屬有親屬關係,學習母國語文具有先天上的便利性。但因甚多屬弱勢家庭,學習東南亞語文的重要性常被家庭所忽視甚至歧視,政府及民間應有政策推動東南亞語文的學習。
除鼓勵母親在家教導母語外,應引進東南亞語文的師資,使這些學童獲得正規的母語語文教育,相信不消幾年這批學生將被爭相聘用。以台灣的生活條件,給予合理的待遇,甚多東南亞語文師資也會很樂意來台施教。
台灣以往與美、日、中緊密交往,語文、文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今若認識到東南亞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性,上天又賜給我們如此有利的條件,我們能不好好培養外籍新娘下一代的雙語能力嗎?
|